English

出版界急欲激活文学板块

1999-10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贾平凹王朔赵忠祥等将有新著献给新世纪 我有话说

10月14日,由人民文学出版社、作家出版社、解放军文艺(昆仑)出版社、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举办的“百年中国文学图书展”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。此次书展不仅展示现有图书1000余种,而且展示了出版社各时期珍藏的样本,并将在一个月的展期里陆续举办各种相关宣传活动。此举昭示着文艺类出版社已吹响了向21世纪进军的号角。

目前国内文学类图书市场在整个图书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,似乎可以用“低迷”两个字加以概括。用新闻出版署一位官员的话说,“文学类图书中80—90%都不卖钱”。以作家出版社为例,此类图书近几年的总码洋均在6千万元左右徘徊,而这在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、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,应该算是一种相对的萎缩。

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程步涛社长认为,这是时代发展、文化多元化的结果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,人们多少显得有些浮躁,一些旨在化解心理压力的纯娱乐性、快餐性出版物纷纷行销图书市场;相反,一部分思考社会、人生的严肃文学市场逐渐缩小。作为文艺出版社,有责任守住这个阵地,肩负起推介优秀文学作品的使命和责任。因此,他认为四家出版社抓住新中国50周年和世纪之交的绝好机会,联合举办了这次大展,是一次文学出版的大规模自我宣传,更是对今后文学图书市场的一次前瞻性的探索和思考。

虽说目前大环境是“低迷”,但文学图书市场中还是不时闪出亮点。首先是连续几年的“经典热”、“名著热”开始降温,而一定数量适销对路的原创类图书在市场上日益看好,比如《看上去很美》、《霜冷长河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牵手》、《北大之父蔡元培》以及引进的国外原创作品《瘾》等,都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。第二个特点就是大部分文艺出版社已经开始注重营销,力求克服以往“叫好不叫座,叫座不叫好”的怪现象,更好地走向市场。另外,近两年国内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相对繁荣,出现了一些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新的作品。但同时作家的写作和读者的阅读都变得更加个人化,因此以前那种全国上下同读一部小说的盛况只能成为昨日的辉煌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长篇小说《李自成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,该书前三卷印数高达500万册,而新近出版的后两卷则只印了5万册。不仅是《李自成》,今年书市上出现的长篇小说印数大多仅为1万册左右,更好一点的也在3至5万册之间徘徊。

面对与以前不一样的市场,各出版社又有哪些新的思路呢?采访中几家出版社透露了近期的一个合作计划,即在年底前对此次展出的老版本图书进行整理重版后投放市场。而各社亦有自己的“小算盘”。人文社聂震宁社长谈到,当代文学部分是该社的强项和出版重点,但在保持这个优势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内、外原创作品的推介,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。该社近期欲推出“画外话丛书”及长篇小说《藤萝花落》等新作。作家出版社副社长白冰认为该社以后将向两个方向努力,第一,在选题上加以宏观调控,“抓两头”,即既要出高质量的文学精品,又不忽视高品位的畅销书,保证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;第二,搞好市场营销,抓好图书售后服务及后期宣传推广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。该社表示明年初“会推出一大批适销对路的文学精品”,比如赵忠祥的《爱情墙》、《马语者》的第二本《狼语者》以及贾平凹、王朔的长篇新作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也打算在年底前推出《亮剑》、《仰角》《一路军歌》等5部军旅小说。中青社陈浩增总编则提出应重视发挥成套文学图书的品牌效应,该社的“新世纪角逐丛书”、《国庆大阅兵》和长篇小说《一方水土》近期也即将上市。

整体而言,和前几年相比,文艺类出版社对市场有了更深刻、更现实的认识,这应该说是观念上的更新和进步。但究竟怎样在顺应市场和保证高质量高品位之间相互协调、相互促进,避免顾此失彼,还需要这些出版社做进一步的思索和探求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